战略合作网站: 宜居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科技前沿 >

点“绿”成金:探索商业地产的绿色节能之道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能源局公布的一组数字,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内地商业建筑的规模、标准、档次越来越高,超高层建筑层出不穷,一大批商用建筑的用能水平已接近甚至超过香港地区和美国的能耗标准。如果不对目前商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能源局公布的一组数字,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内地商业建筑的规模、标准、档次越来越高,超高层建筑层出不穷,一大批商用建筑的用能水平已接近甚至超过香港地区和美国的能耗标准。如果不对目前商业建筑的能耗进行适度控制,伴随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中国的能源使用将会出现大问题。
  杜绝地标崇拜
  合理控制商业地产的开发规模
  目前在中国的许多城市,已出现商业地产开发过剩的苗头。沈阳就是被业界广为诟病的一个商业地产过剩城市,一条大街上布局规划了40余个购物中心。
  “是否真的需要建设那么多地标工程?”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江亿指出,应严格控制商业建筑尤其是超豪华、超高层地标性建筑的开发建设规模。江亿认为,未来中国要实现建筑能耗的总量控制,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不追求“高大上”,严控能耗较高的地标性项目数量;另一条则是通过运用太阳能和各种可再生能源技术,实现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实现零能耗运行。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叶青也表示,基于中国的发展现状,经济发展与生态之间的平衡之道就是依靠现代科技发展。问题的核心不在于是否有超高层,而是如何建超高层,以及处理好超高层的总量与城市的关系。
  以科技力量营造商业建筑舒适
  健康的室内环境
  各大开发商纷纷在项目宣传中高举绿色建筑的大旗,但实际水平参差不齐,很多不免给人“技术叠加”之感。叶青表示,这是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一个必经过程,“大家努力朝这个方向做,做比不做要好。但同时,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需行业引领者牵头。”叶青说。
  万达集团是全国最早推行节能建筑的企业之一,2011年,万达发布了集团节能工作规划纲要,使绿建节能工作进入有计划、有管控的实施阶段。“我们积极追求以绿色科技力量营造大型商业建筑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从这一理念出发,不鼓励在设计中追求过高的人均新风量标准,否则空调采暖能耗会增加;不鼓励采用过高的绿化指标,而降低土地利用效率;不建议片面追求富丽堂皇的奢华效果,而耗费大量资源提高装修档次。”万达商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方伟说。
  “另外,万达坚持系统整合优化原则。绿色建筑涉及专业众多,技术体系复杂,比传统设计更加强调专业分工和协同工作,更注重设计过程的精细化、专业化。”万达商业规划研究院总工程师范珑说,“绿色建筑的精专化设计,实质就是要求建筑设计从粗放设计走向精细化设计,从局部设计走向整体性设计,避免形成‘产品堆砌’和‘技术拼盘’。因此,各专业的合作必须从概念设计阶段就开始紧密合作,而不是建筑师一个人的舞台。”
  据方伟介绍,2013年万达商业规划院在信息管理中心的支持下,研发出万达广场慧云智能管控系统。“慧云”,寓意智慧的云。“这个系统把万达广场的消防、节能、运营、监控等几大功能集合在一个屏幕上,完全实现自动化、高科技管理。信息时代的管理,必须依靠云计算、大数据。”方伟说,“慧云智能管控系统大幅提高了安防水平、节能水平和管理水平。虽然目前只在4个广场正式上线,但反响很好。”
  绿色建筑
  不能重“评定”轻“运营”
  继2011年我国绿色建筑标识数量实现井喷式增长以后,2012年、2013年绿色建筑标识数量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评出1260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
  不过,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绿建中心常务副主任汤民看来,目前的绿色建筑实施运行情况并不十分理想,很多项目评上设计标识后就不再关注绿色建筑运行效果。“比如有些办公楼,原先设计了雨水系统、智能照明、活动外遮阳、分项计量、太阳能热水等措施,但是实际施工时由于成本控制要求,就放弃了采用,使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项目,最终沦为普通项目;还有的甲方销售完成后,重心转到其他项目开发上,后续运营一般交给物业公司,谁来牵头评定运营效果不得而知。”汤民说。
  据汤民介绍,获得绿色建筑运行标识比设计标识更难,要求建筑运行一年以上,并现场核查合格才能授予。因此,运行标识是对建筑绿色水平的真实检验,获得运行标识的建筑才能称得上真正的绿色建筑。
  “要遵循全过程控制原则。”范珑认为,近年来相继建设完成的一些绿色建筑,其实际运行性能以及节能、节水、节材等指标与设计目标相比,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原因就是施工和运行管理中缺失控制环节。“比如遮阳系统设计不合理,运行一年后,约有30%的活动遮阳系统已无法正常调节;由于物业管理和绿化维护等原因,导致可透水地面破坏严重,植草砖内无草丛存活;不少项目并未认真落实节水灌溉设计方案,运营过程中仍采用人工浇灌方式,有的设备损坏严重;部分项目的被动设计仅是为了达标而设计,没有从改善空间的舒适性的角度出发,导致室内自然通风不畅、眩光等。因此,如何保证取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建筑能够按照设计要求交工并运营,是绿色建筑面临的重点问题。”范珑表示。
 
 
图片新闻
相关文章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