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合作网站: 宜居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报告 >

乡村振兴战略五年“施工图”敲定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阶段性谋划,并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按照《规划》,到2020年,乡村振兴的制度...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阶段性谋划,并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按照《规划》,到2020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22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健全;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多位权威专家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作了部署,《规划》是实施战略的具体指南。乡村振兴战略顶层设计更加具体,对于农村基建重点、民生领域欠账、多元投入保障等诸多核心问题都作出详细部署,更有操作性。  
    农村基建力补四大短板
      今年以来,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成为扩大有效投资的着力点,作为突出短板之一的农村基建重点在《规划》中得到体现,交通物流、农村水利、现代能源体系、信息化基础四大方面成为农村基建的重中之重。《规划》提出,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在改善农村交通物流设施条件方面,《规划》明确,以示范县为载体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构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络。在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方面,《规划》提出,构建大中小微结合、骨干和田间衔接、长期发挥效益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科学有序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有序新建一批节水型、生态型灌区,实施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等。在构建农村现代能源体系方面,《规划》提出,优化农村能源供给结构,大力发展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水能和风能。完善农村能源基础设施网络,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加快推进生物质热电联产、生物质供热、规模化生物质天然气和规模化大型沼气等燃料清洁化工程。在夯实乡村信息化基础方面,《规划》提出,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步伐。实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加快物联网、地理信息、智能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的全面深度融合。  
       “与城市相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比如农村道路问题,还没有做到村村通;水利问题,还有许多地方不能实现灌溉,不能达到现代农业的水利需要等,亟须加大投入、加快补短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很多短板,包括原有基础设施已经老化亟待加快升级,天然气供应、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要加大投入等。  
  民生领域欠账逐个补齐
      补齐农村民生领域欠账,是《规划》的一大亮点。《规划》明确提出,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继续把国家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促进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资源向农村倾斜,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对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等作出具体部署。  
       在朱启臻看来,此前农村民生欠账很多,比如农村医疗条件需要改善,医疗设施有待解决,要解决农民看病难、缺医少药等问题,要破除二元体制,给予农民平等的社会保障。农村教育方面同样长期落后,政府部门应根据农村具体问题采取不同措施。养老方面,应加快完善农村养老基础设施,解决留守老人的生活问题。  
“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方面,政府应该加大投入,远景规划,分阶段地解决。”李国祥说。  
       湖南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陈文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规划》中,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得到突出强调,有利于更快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脱贫。此外,土地制度改革也是《规划》的亮点之一,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分配收益权,将激活农村成熟资产,给农民带来更多收益。  
形成资金多元投入保障  
       乡村振兴一系列重大工程“钱”从哪里来?《规划》给出的路径是“多元投入保障”。在财政支持方面,《规划》提出,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完善政府投资体制,充分激发社会投资的动力和活力,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  
        同时,《规划》强调加大金融支农力度,提出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  
朱启臻认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建设、医疗教育等方面都需要由政府财政提供保障。此外,在农民的生产生活中,也需要贷款来促进发展,除了银行要向农民提供贷款服务外,还应该鼓励民间资本,鼓励金融互助,让农民自己解决资金问题,把农民的钱切实用到农民身上。在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方面,目前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乡村公共服务研究创新团队首席研究员党国英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规划》中几十项重大工程都予以了明确资金配套,将给农民和农村带来实际利益,含金量很高。未来在脱贫攻坚战略任务完成后,要把农村脱贫工作和整个农村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城乡更加平衡的发展。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也指出,《规划》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从城乡融合发展和优化乡村内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两个方面,明确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乡村的新定位,提出了重塑城乡关系、促进农村全面进步的新路径和新要求。  

图片新闻
相关文章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