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总在极好与极坏间摆荡 眼看着房企资金链断裂事件频发,曾经因为开发商降价而愤怒展开维权、打砸售楼者的业主,此刻的心情恐怕相当复杂! 就好像一位在家枯等丈夫回 家用 膳的老婆,心情由到点时的期待,转而是延迟的...
市场总在极好与极坏间摆荡
眼看着房企资金链断裂事件频发,曾经因为开发商降价而愤怒展开维权、打砸售楼者的业主,此刻的心情恐怕相当复杂!
幸运的是,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往往都会在之后迎来自己毫发无伤的老公婆,然后娇嗔一番,一切风平浪静。悲惨的是,在“购房”这件事情上,却很有可能得到完全相反的结局!
地方利益戕害楼市体质
毫无疑问,如此畸形现象必定是“制度设计”使然,但令人好奇的是,自改革开放迄今,商品房市场存续超过27年,在发展过程中,政策何以不能“与时俱进”,针对弊端、疏漏做必要的修正及补强?反而是不断错失时机,或仅仅采取“补丁式”措施便宜行事,使房地产市场始终无法健康的良性运行。
房款支付时点影响巨大
有人以为,当前的房款支付方式独厚开发商,是因为“土地财政”所致——政府既然收取了开发商巨额土地出让金,基于“收人钱财,予人消灾”的微妙心态,让房企先行取得购买者的房款,以利资金周转,即使消费者是吃了点亏,亦系“不伤大雅“的无可厚非。惟实情却并不这么单纯。在我看来,今天楼市各种乱象叢生、危局频现,其中包括:房屋质量差、烂尾楼风险、购屋人动辄“维权”、重视品牌的开发商相对少数…等,莫不与“房款支付方式”息息相关!
预售不好的房子品质好?
试想,当产品售罄、房款已全部进口袋,就房企而言,相当程度上等同“获利了结”,面对仍在兴建中的楼盘,无异持续吐出已入囊中的钱财,那种“痛”外人不难理解,于是当然“能省就省”,从而把控不严甚至偷工减料,或至少是掉以轻心的反正已经卖完了,使质量容易出问题。这也正是我以往提出“预售不好的房子品质最好”的观点依据,因为销售不理想所以必须顾及品质,否则变成现房就更加卖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