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合作网站: 宜居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特色小镇 >

如何防范特色小镇沦为房企的“狩猎场”

在工业化时代,分工程度的加深和要素资源的紧密联系,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特大城市和城市群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载体,独立的城市已经无法承担信息化时代经济发展的速度要求,在城市周边需要诸多小微城市存在。因此城镇化...

        在工业化时代,分工程度的加深和要素资源的紧密联系,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特大城市和城市群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载体,独立的城市已经无法承担信息化时代经济发展的速度要求,在城市周边需要诸多小微城市存在。因此城镇化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推动城镇化建设成为“十三五”时期的重要目标。

  建立特色小镇是推进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去年,国家发改委联合六单位发布《关于实施“千企千镇”工程推进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通知》),提出尽快建成一批各具特色、产业融合、美丽宜居的小城镇,带动乡村发展,提升我国经济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特色小镇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乱象,特色小镇建设在有些地方成为政府的政绩工程,而更多的是给房企圈地提供了新渠道,成为房企的“狩猎场”。

  促进发展特色小镇的相关政策陆续出台,特色小镇发展步入快速通道,但在快速发展中出现的最主要问题是“萝卜快了不洗泥”,有的地方政府忙着打造“政绩小镇”,房地产商则将特色小镇视为新的“金矿”。据了解,在一些地区,房企借特色小镇之名行房地产开发之实,高档住宅区、城市综合体等大量房地产开发楼盘如火如荼。在珠三角,某房地产企业借助“科技小镇”概念推动产业地产,获得地方政府大量土地资源;在长三角,一家房地产企业计划在大城市周边打造标准化的“农业小镇”:两平方公里农业区配套一平方公里建筑区,计划承载3万人。类似于这样“疯狂”的规划,在特色小镇发展中屡见不鲜。

  为何特色小镇发展会陷入到房地产开发的怪圈?究其原因:首先,当地政府在发展特色小镇方面没有清晰的概念和思路,在前期规划、招商引资、配置资源以及相关配套措施方面没有明确的计划;其次,地方政府将特色小镇当做要“票子和帽子”的手段,因此多规划几个项目就能拿到更多资金,同时也为自身的升迁积累政绩;最后,行政手段过度干预,影响市场力量的发挥。很多特色小镇建设的决定权在当地主要领导手中,因此其决策并不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很大程度上是领导拍板决定,这种决策大多数情况下并不符合市场规律,而且很可能受到房企势力的影响。

  对于特色小镇的房地产化,有观点认为,要在特色小镇搞房地产很难,因为房子卖不出去。如果在一个边远小镇盖高楼,卖房子,根本没人要。这种观点非常片面,因为要在边远地区开发特色小镇项目,概率非常低。适合开发特色小镇的区域基本上是城乡结合部,特别是大中城市的远郊区县,另外还包括东南沿海地区等经济发展相对超前的农村地区,因为在这些地方,城市要素资源更容易向这些区域流动。

  当前楼市正进行去库存,但库存量比较严峻的地方是三、四线城市,一、二线城市不仅住房供不应求,而且房价还出现快速上涨的态势。为了抑制房价飙升,各地都在持续调控房价,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房企会将目光聚焦到哪里,很显然投资特色小镇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选择。大城市房价调控,房企没有多大发展空间,因此将投资转向小城镇建设,通过以开发特色小镇的名目囤积土地,推高地价。然而,如果小城镇本身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也就缺乏就业等条件的吸引,房价上涨将不利于人口流动,长此以往将形成大量“鬼镇”,这对于城镇化进程将造成恶性循环。

  特色小镇的发展关键在于“特色”二字。而特色小镇能够健康长久存在,关键在于有“特色”的实体经济的支撑,同时还包括赋予地方文化元素。唯有如此,特色小镇才能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提供发展空间。因此地方政府在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上应当目标明确,谨慎规划,引入市场的力量,运用价格的手段,突出地方人文风俗特色,万不可贪大求全,盲目跟风。当然特色小镇建设需要在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方面做好准备,但同时也应当注重“内功修炼”,要多在政策优惠,配套服务方面下功夫,才能引来“金凤凰”,让特色小城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图片新闻
相关文章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