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没有任何理由低估政府对市场调控的决心。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独家获悉,北京市政府约谈了在京地产国有企业主要负责人。知情人士透露,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国有企业不能向市场传递对房地产市场持正向发展态度的信息,不得通过自身经营行为、市场行为营造房地产呈上升态势的氛围。
按照“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指示,政府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调控房地产市场,抑制房子的投资属性,使房子回归居住属性。
市场在变化,政策在变化,意味着国有企业的策略也将发生改变。
2016年,房地产市场的主基调由去库存逐渐演变成一二线城市楼市的火爆,其中,国有企业的激进拿地对市场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
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前5月,全国土地市场总价超过15亿元的105宗高价地块,成交总价为3288.2亿元,其中有52宗被国企获得,合计成交金额达1785.8亿元,占比为54%,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高价土地都是被国企买走的。其中,信达、华侨城、招商蛇口、电建地产、鲁能集团、葛洲坝、保利、中铁、中冶等央企共制造出了15幅地王。
地王频现,国企呈主要推手,从这次会议精神可以预计,未来国有企业在拿地策略上或将发生变化。
但政府不断加码的调控力度除了有意影响市场预期,也无疑将对国有企业过去一年的市场行为产生影响,在调控背景下,高成本地块已经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在部分国有企业的头顶。
以信达地产为例,从2015年中至2016年年中,信达地产拿下6宗地王地块,外加1宗高总价地块,涉及城市包括广州、合肥、深圳、上海、杭州。去年9月30日开启新一轮调控后,信达地产已经开始为手中的高价地块寻找解套方案,其中5宗地块信达地产全部引入了合作方进行操盘,包括金茂、泰禾、滨江、融创等。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总监严跃进认为,国企凭借较好的融资机会和较好的信息捕捉机会,拿地方面往往有优势,但容易推高地价,影响不好。所以对于部分激进拿地的房企来说,拿地方面受到管控是必然的。